今天跟大家一同欣赏圣人语录《论语》中的四则孔子受难时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圣人的风采吧。
原文如下: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子曰:“天*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参考译文:
孔子师*被围困在卫国都城匡,他说到:“周文王已经不在了,天下的文道传承的重任不就落到了我的身上了吗?如果上天要灭绝天下的文道传承,那我就不能掌握它了。老天既然没有灭亡这种文化系统,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孔子师*被围困在匡,颜回走失了。孔子说到:“我以为你已经死了。“颜回答道:”老师您还在,我怎么敢死呢?“
孔子说:“上天把这样的德行赋予我,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孔子师*在陈国被围困而断粮,跟随的人中有人*病了,已经不能起床正常活动了。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到:“君子也有穷的时候吗?“孔子答道:”君子即使贫穷也能坚守自己的大道,小人如果贫穷了就无所不为了。“
本文节选的四段分别选自《论语》的四个部分,因所讲故事雷同就放在一起赏析了。
第一段讲孔子被匡人给误会了,*围起来了。当然一时也解释不清楚,这时候情况也很险恶,匡人要报复,终于找到机会了,以为他是阳虎,甚至要把孔子杀掉来雪恨。夫子就讲了这段话,这个也是自己志向的表白,也是安慰自己的*们,让*们也不必恐惧,自有天命。他这是讲,如果天不丧斯文,上天没有把我这圣贤道脉给斩绝的话,我不会死的,匡人不会拿我怎么样。如果天真是丧斯文了,这个文就是讲圣贤的道脉、法脉,如果天要斩绝这个法脉,那也轮不到我孔子来学了,早就该灭了。这是何等的自信与担当,圣人之气概震古烁今。
第二段承接第一段的故事,讲颜回针对此事的回应。颜回说自己的使命是传承老师的文道,此等重任还未完成,*又怎么敢死去呢。大家都知道,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也被认为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者,此处颜回的回答既印证了颜回作为孔子继任者的责无旁贷的使命感,也反过来衬托出孔圣人的道心之坚定及对*何后世之人的深远影响。
第三段中的“桓魋”是司马桓魋,他是春秋时期宋国人。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到了宋国,跟*们在一大树下演练礼仪。司马桓魋,这时是宋国的大夫,很有威势,为人专权、霸道,而且内心狠毒。看到孔子,就想要杀孔子,就把那颗大树给弄倒了。*们都很不服气,要跟他作战,因为孔子的*们很多都是能文能武,尤其是子路,最为骁勇善战。但是孔子阻止了*们,不允许*们跟他起冲突?而是一行人很快就离开了。当然,孔子考虑到*们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就说了这一段话。孔子以更高的使命取代与用人以命相搏的鲁莽行为正是自己传承天道的使命感的体现,同时正因自己承载着如此重任,上天也就同时赋予了自己超脱众人的德行,这份自信与气魄也在感染者*。
最后一段的故事背景是孔老夫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国遇到麻烦了,在陈国断了粮食。当时楚国楚昭王想要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乐意前往。因为周游列国当中能有一个国家国君会赏识他,想要重用他,这是很难得、很可贵的机会,所以孔子就往楚国走。楚国是个大国,如果是用了孔子,那周边的小国很可能他们担心会受影响。所以周边有个陈国、有个蔡国,这两国大夫都在商量,说孔子是个圣贤,他对于诸侯各国的问题都看得很清楚。如果他在楚国被任用,那对陈国、对蔡国是一个很大的危机,所以不能够让孔子到楚国去。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念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孔子去帮助楚国一定就会危害到自己。其实孔子绝对不会这么做的,孔子的思想、他的心愿是令天下大同,是让百姓安宁,绝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遭到危机、威胁。但是没办法,别人不理解他,害怕他,所以陈蔡两国的大夫派了兵,把孔子一行*围住,不让他走。结果*围住他,他们粮食吃完了,绝粮七日,七天都吃不上东西,跟外面又中断了联系,只能靠吃那些草根、野地里的东西来充饥,七天。到后来楚国派兵来救,才解了围。我们在《论语》中经常可以读到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话语,此处正是讲出了在困境时,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句话中“固”与“滥”正是二者之不同,“固”这里不是固然的意思,而是指固守大道的意思。关于坚定道心的理论,在《论语》和后来的儒家著作中是经常出现的,可以说是孔圣人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也是儒学者之毕*追求。
关于国学中的“经“,不知大家是否有兴趣,如果大家希望多赏析一些诸子百家的作品的话,欢迎评论区留言,我会多分享一些给大家,与君共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