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嚼酒的制作过程?
最早的口嚼酒诞*于中国,是我国古代妇女的伟大发明。另外,国古代的“醴”酒制作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咀嚼法、作糵法、酒药法,“咀嚼”是一种最原始的发酵法,起源于母亲用嘴咀嚼米饭喂婴儿。
人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经淀粉酶作用过的食物容易消化吸收,于是古人便奇思妙想地把淀粉酶应用到了酿酒上。把米嚼过之后,再放入木柜中,令其发酵几天,便会得到有一点甜酸味的“醴”酒了。不过,酿造口嚼酒却有一定的讲究,起码男人就不能成为制作者。
明代徐应秋曾在《玉芝堂谈荟》中写道:“于美人口中含而造之,一夕成酒。”由此可见,女子才是酿造口嚼酒的主力。此外,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也曾提到:“未嫁番女口嚼糯米后,藏三日,略有酸味为曲,舂碎米和曲置瓮中,数日发气,取出搅水而饮,亦名姑待酒。”
所谓“未嫁番女”,便是待字闺中的少女。古人认为,未出嫁的少女纯洁无瑕,她们咀嚼过的米饭不会沾染凡俗气息,可作为最佳酿酒材料。不过,17世纪的荷兰人却发现中国的高山族是用“停经”的老妇人嚼米制酒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少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