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十三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清世宗雍正在圆明园离奇驾崩,根据雍正的遗诏,传位于四阿哥弘历,是为乾隆帝。雍正同时给乾隆安排了4位肱股大臣来辅政,其中,大学士张廷玉、大学士鄂尔泰是雍正的左膀右臂,辅佐乾隆是预料之中的。于此同时,雍正还安排了另外两个人,他们分别是允禄和允礼,也就是乾隆的两位叔叔。其中,允礼在乾隆朝只活了3年便去世,年仅41岁。
允禄和允礼分别是康熙的第十六、十七子,雍正登基之时,除了对十三爷胤祥之外,对其他兄弟大多十分刻薄,允禄和允礼因为没有参加之前的“九子夺嫡”,被雍正逐渐重用。甚至允礼的崛起,让许多人感到意外。
允礼作为康熙的第十七子,康熙驾崩时,他才25岁,资历尚浅,无任何爵位。再加上他的母亲出自汉军旗,康熙*前他的母亲被的位份仅仅是嫔(勤嫔),因此允礼的存在,很容易被人忽略。正是因此这样,允礼从小就知道皇位与自己无缘,便饱读诗书,修身克己,形成了谨慎的性格。
雍正登基后,急于培养自己的势力,经过怡亲王胤祥的推荐,雍正开始让他的十七弟允礼走入朝堂,不过,当时雍正对允礼也只是尝试性地使用,最初允礼的差事大多是负责修理宫殿、修饰陵园,因为这种差事远离政治核心。后来,雍正发现这个弟弟做人十分低调,做事情却很有章法,而且对自己十分忠心,便封允礼为果郡王,让允礼管理藩院事,相当于是外交工作。
允礼的工作卓有成效,雍正觉得可以重点培养,便让允礼管理两个旗的具体事务。但这两个旗并不是满洲八旗的核心,而是正黄旗中的蒙军旗,和镶蓝旗中的汉军旗。在清朝,蒙军旗和汉军旗的编制类似于满八旗,但地位却远远不如满八旗。
允礼属于做事认真,话语不多的郡王,雍正交代他的事情,他都兢兢业业完成,从不主动邀功,这种性格很对雍正的脾性。雍正六年,允礼被封为果亲王。第二年,胤祥病重,雍正让允礼负责管理工部,不久,允礼又负责管理户部。在允礼管理户部期间,和宝亲王弘历(后来的乾隆)交集颇多,弘历在和这位叔叔共事期间,对允礼十分佩服。雍正十三年,允礼迎来了他在雍正朝的最后一件差事,去办理*军务,也就是这一年,允礼脚受伤,从此染上脚疾,走路十分不便。
雍正去世后,允礼身为乾隆的叔叔,又是顾命大臣,奉命从正大光明牌匾后面拿出传位诏书,亲口读出了乾隆的名字。从此,允礼成为乾隆最为信任的叔叔之一。但允礼患有脚疾,在参政议政时多有不便,有一次,允礼在参拜乾隆时,差点不慎摔倒。乾隆大发“仁慈”,对允礼说:“十七叔以后见朕,不必下跪,在议政时,钦赐座椅。”也就是说,允礼以后见了乾隆,不仅不必下跪行礼,而且在讨论事情的时候,还可以坐着。当年十三爷胤祥和雍正帝关系亲密,但见了雍正也照样毕恭毕敬地跪拜,允礼享受到了“御前免跪”的待遇,没有感觉到危机,反而十分高兴。
果然,到了乾隆二年十月,乾隆在和张廷玉、鄂尔泰、讷亲等人讨论西北军务时,群臣争论十分激烈,半晌过后,果亲王允礼才赶到军机处,他到军机处后,没有向乾隆跪拜行礼,径直坐在椅子上,引起了乾隆的极度不满。乾隆当众训斥允礼无人臣之礼,允礼羞愧万分,第二日便写奏折,以身体多病为由,请求辞去总理大臣职务。乾隆悉数批准,并且免去允礼亲王双俸的待遇。
允礼赋闲在家,闷头编书,编成了《世宗宪皇帝上谕》一书,乾隆却并未给允礼任何奖赏。允礼心病难除,抑郁成疾,乾隆三年二月初二,允礼病逝。允礼死前曾对自己的福晋钮祜禄氏感慨:“一切皆因礼数而起,我不该因疾废礼。”用现在的话说,允礼是后悔:乾隆让我不必跪拜,我不该当真。总之,允礼对当初接受了“御前免跪”的特殊待遇,十分羞愧和后悔。
允礼死后,乾隆觉得对不住自己的这位叔叔,亲临叔叔家中祭奠,并且恢复允礼*前的所有待遇,还表扬允礼编书有功。这还不够,因为允礼无子,乾隆便将自己的亲弟弟弘曕(雍正第六子)过继给死去的允礼。当然,这样做也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安抚了宗室叔伯们的情绪;第二是把亲弟弟过继给叔叔,乾隆的大位更稳了。